滁州素称"金陵锁钥"、"江淮保障",古往今来是一处充满故事的地方。滁州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个时期:
1、先秦至汉代。
2、三国两晋到隋朝。
3、唐宋时期。
4、明清时期。
5、民国时期。
琅琊区是安徽省滁州市的中心城区,位于安徽省东部,东南距江苏南京约50公里,西距省会合肥约150公里,属泛长江三角洲合作核心区,为南京“一小时经济都市圈”核心区之一,是国家建设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桥头堡、第一站。区域面积为227.67平方公里。目前,现辖8个街道办事处和省级琅琊经济开发区,拥有20所区属中小学幼儿园。 琅琊区,是皖东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所在地,是皖东商贸的集聚区。琅琊区最大的优势是坐拥主城区,有独特的区位优势、生态优势、人文优势。琅琊区区域地理位置优越,西距省会合肥150公里,东南距南京54公里,在南京一小时都市圈范围之内,距离上海360公里。 【查看详细】
南谯区位于苏皖两省交界处,东南隔江与南京市仅50公里,西距省会合肥在百公里之内,是安徽省“东向发展”战略的桥头堡,且腹地广阔,承载力强,是融入南京都市圈、联络浦口区的前沿地带。以风景秀丽的琅琊山系为分界线,紧紧环抱皖东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滁州市城区,处在沿海向内地过渡区域,是开发皖江、呼应“长三角”、联络大西部的前沿地带,是城乡互融的重要地区,是投资兴业的理想场所。 南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秦、汉时期境属九郡,南朝置南谯州,隋朝以后,境属滁州。民国六年,滁州改为滁县。1982年,撤销滁县设立县级滁州市。1993年1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县级滁州市,成立省辖地级滁州市,南谯成为滁州市两个辖区之一。全区现辖8镇、1个社管中心,65个行政村、15个社区。境内交通发达,京沪铁路、京沪高速铁路纵贯境内,马滁扬... 【查看详细】
天长地处华东腹地,南临长江,北枕淮河,东临高邮湖,西傍京沪铁路,国土面积1770平方公里,是长三角经济圈成员城市、南京都市圈重要卫星城市,也是安徽东向发展战略的桥头堡和主阵地、长三角经济区重要的配套加工业生产基地。 天长是东部沿海地区与内陆中部地区的跳板,市区距扬州50公里、南京75公里,到上海也仅3个小时左右路程;长深高速公路、宿扬高速公路、宁连一级公路贯穿境内,距南京禄口国际机场140公里,距南京六合马鞍机场57.5公里;水路经高邮湖直达沿江、沿海各大港口,距南京主要港口新生圩港109公里,距龙潭港100公里。宁天城际,以及即将开工建设的滁天高速、宁淮高铁进一步接近了天长与长三角地区的距离。 【查看详细】
明光地处皖东,东与江苏盱眙、泗洪相邻,南与滁州市区接壤,北接五河,西邻定远、凤阳;辖13个乡镇、4个街道,共135个村、17个社区。 明光地域辽阔,面积2335平方公里,境内山水纵横,景观秀美,资源丰富,素有“三山二水四分田,还有一分是庄园;七湖六水老明光,三界四场跃龙冈”之说,有耕地面积160万亩,山场60万亩,水面50万亩,草场50万亩,是全省9个县级市之一。 明光市地理位置优越,京沪铁路(北京—上海)自北向南贯穿市境,并在明光境内设站。宁洛高速(南京—洛阳)绕城而过,徐州至明光高速公路安徽段于2014年底建成通车,与宁洛高速蚌埠至明光段衔接。国道104和省道307、省道309纵横南北。境内池河由西南斜穿明光城区经女山湖入淮河。淮河干流萦绕明光市北部40余千米,经泊岗乡流入洪泽湖进长江。明光市距南京市100余千米,属于“南京都... 【查看详细】
来安区位独特,是安徽省距六朝古都南京最近的县,属南京都市圈的核心层,所辖的汊河镇与南京高新技术开发区相邻,离南京长江一桥仅12公里。全县辖新安镇、半塔镇、汊河镇、水口镇、舜山镇、雷官镇、施官镇、大英镇、张山镇、杨郢乡、三城镇、独山镇12个乡镇,县经济开发区、汊河经济开发区两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总面积1481平方公里,总人口50万。 来安交通便捷,沪宁洛高速公路、104国道和312省道贯穿境内,津浦铁路、合宁铁路和京沪高速铁路倚县而过;县城距南京禄口国际机场80公里,离津浦铁路滁州站仅10公里;内河航运直通长江。 来安产业特色鲜明,初步形成了绿色能源、精细化工、车辆配件、文具制造、商贸物流等特色产业集群。县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定位为国家级文具产业基地、省级硅能产业基地和“大滁城”重要的加工制造... 【查看详细】
全椒,位于安徽省东部,西汉置县,古称椒邑,至今已有2200多年。全县辖10个镇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国土面积1568平方公里,人口约48万人。基本特点可以概括为“四个乡”。 一是崇文重教的文化之乡。全椒自古文风鼎盛,文人学士代不乏人,孕育了唐朝名相张洎、明代“四大高僧”之一憨山大师、中国实验及应用心理学的奠基人周先庚、中国城市规划和水卫生专业的开山鼻祖朱皆平、中国复关谈判研究先驱者汪尧田等乡贤名士近百人。最为著名的是《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被鲁迅称为我国第一部真正的讽刺文学作品,开创了中国讽刺小说的先河。全椒儒林文化与太平文化等民俗文化相互交融、共生共荣。省级重点中学—全椒中学,始于北宋崇宁年间的学宫,起于民国初年的公学,堪称千年文脉、百年老... 【查看详细】
定远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秦汉时境内曾置阴陵、东城二县和曲阳候国,南北朝梁武帝普通五年(公元524年),置定远县。千百年来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叱咤风云人物。如:“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的东吴名将鲁肃;明大义,敢直言,察民情,有口皆碑的南宋名相董槐等。定远县文墨也曾一度佳誉天下,素有“寿(县)字,怀(远)画,定(远)文章”之美誉。东吴名将鲁肃、南宋名相董槐、明朝抗倭英雄戚继光等均出于此。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少奇、罗炳辉、张云逸、谭震林、徐海东等,曾在这里战斗和生活过。 定远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定远县位于合、蚌、淮、滁四个城市交汇中心交通便利,淮南铁路贯穿境内,京沪高铁纵贯南北并设有定远站,京沪铁路紧邻而过,规划的合肥至青岛高铁在定远境内设定远东站,合徐高速公路横跨境内。县城所在地定城距合肥和南京两机场仅不... 【查看详细】
凤阳县位于安徽省东北部,淮河中游南岸,这里集安徽省旅游强县、中国最美生态文化旅游县、最美中国文化魅力.特色魅力旅游城市、一生中要去的‘66个文化旅游大县’之一、中国县域旅游品牌百强县等诸多荣誉称号于一体。 大自然的厚爱,馈赠给凤阳一方名山胜水,孕育了内涵厚重的淮河文化,哺育了一代农民皇帝朱元璋,造就了“敢为天下先”的小岗人,唱响了脍炙人口的“凤阳花鼓”。凤阳因此以“帝王之乡”、“花鼓之乡”、“改革之乡”、“石英之乡”、“曲艺之乡”和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享誉海内外。 凤阳是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境内名胜古迹众多。北部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中都皇故城”、“明皇陵石刻”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兴寺”、“明中都鼓楼”、“钟离古城”等人文景观;南部有 “韭山洞”、“狼巷迷谷”、“卧牛湖”等自然风光;东部... 【查看详细】
滁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6月,2011年4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滁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经成为滁州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形成了智能家电及电子信息、汽车及先进装备制造、绿色食品产业为主导,以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为补充的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综合产业体系。其中,智能家电及电子信息产业是园区第一大支柱产业,主要聚集了世界家电领导品牌博世西门子、国内家电领先品牌康佳、滁州市单体投资最大项目惠科光电、中国第一世界第三半导体封装生产商长电科技。汽车及先进装备制造产业主要聚集了世界500强瓦卢瑞克、国内最大的家电成套装备生产商鲲鹏装备模具。绿色食品产业主要聚集了世界行业领导品牌雀巢、中国罐头和饮料行业双十强银鹭、中国核桃饮品行业先行者和领导者养元、国内... 【查看详细】
苏滁现代产业园是2011年长三角区域合作峰会重要成果之一,是苏州工业园区首个省外合作共建项目,也是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中省际间协调推进的示范项目。园区由苏州工业园区开发主体中新集团和滁州市合作共建,计划通过10到15年的努力,实现常住人口25万人,建成融产业、商贸、金融、居住于一体的现代产业新城。园区于2011年12月27日签订合作协议,2012年4月28日举行开工仪式,2012年8月全面开工建设。 五年来,园区按照“中新合作的新实践、安徽园区建设的新探索、打造安徽版苏州工业园区和新型城镇化试验田”的目标定位,顺利完成了规划编制和18平方公里、56万平方米房屋征迁工作;累计完成投资100亿元,共建设各类项目150多个,竣工项目110个,其中:建设道路50公里,河道14公里,绿化100万平方米,9平方公里范围实现了“九通一平”。建设南京鼓楼医院... 【查看详细】